2025年7月的广东顺德,骄阳似火,雨水也格外充沛。这样高温多雨的气候,本应是城市展现生机与活力的季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蒙上了一层阴影。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监测发现一起由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7月15日,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疫情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 ,所幸目前所有病例均为轻症。这一消息迅速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将目光聚焦到这种陌生的传染病——基孔肯雅热上。

基孔肯雅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是一个陌生的医学名词。它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与人们较为熟悉的登革热极为相似,主要传播媒介是伊蚊,也就是俗称的“花斑蚊”。当伊蚊叮咬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患者后,病毒会在蚊子体内繁殖,经过一段时间,蚊子再叮咬其他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新的宿主,从而导致疾病的扩散。
此次顺德疫情的源头为境外输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员跨境流动日益频繁,这也为传染病的跨境传播提供了更多机会。病毒随着感染者进入顺德,在当地适宜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下,借助伊蚊这一传播媒介,悄然在人群中扩散。在疫情初期,由于基孔肯雅热在国内并不常见,部分患者和医护人员对其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期的诊断和防控工作。
在疫情集中的乐从镇、北滘镇和陈村镇,当地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乐从镇的一个社区,往日热闹的公园如今变得冷冷清清,居民们减少了户外活动时间,出门时也都格外小心,生怕被蚊子叮咬。一些家长开始严格限制孩子的外出活动,学校也加强了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和防蚊措施。北滘镇的一位居民表示:“最近听到这个疫情的消息,心里还是挺担心的,每天回家都要检查家里有没有蚊子,还买了好多防蚊用品。”
面对疫情,佛山市、顺德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业力量,全力开展防控工作。疾控部门迅速行动,对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及时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努力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加强了对疫情重点区域的蚊虫消杀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对社区、公园、学校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的灭蚊行动,清理各类积水容器,从源头上减少伊蚊的滋生。卫生部门还加大了对医疗机构的培训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基孔肯雅热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从全国范围来看,基孔肯雅热并非首次出现。2008年,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在白云机场被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卫生检疫人员发现。此后,广东、浙江、福建、云南等地都曾发现过输入性病例,并且多地发生过本土流行。2010年,广东省东莞市曾发生一起本地流行,共确诊本地病例173例 。2019年,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也发生过一起由缅甸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确诊121例。这些过往的疫情案例,为此次顺德疫情的防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已进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增强防控意识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要定期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清除杂物,避免在室内外形成蚊虫滋生的环境。家中可安装纱窗、蚊帐等防蚊设施,外出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涂抹驱蚊剂,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如果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类似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
此次顺德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发生,也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日益增加,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对各类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同时,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家园。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推进,相信顺德一定能够尽快控制住疫情的蔓延,恢复往日的安宁与祥和 。
本文来自作者[代梅]投稿,不代表发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stcode.vip/txbk/202507-4198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发展号的签约作者“代梅”!
希望本篇文章《东莞疫情最新消息(广东顺德突发疫情)》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发展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2025年7月的广东顺德,骄阳似火,雨水也格外充沛。这样高温多雨的气候,本应是城市展现生机与活力的季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蒙上了一层阴影。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