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健康报】
□记者 梁露露 实习生 陈俐颖
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约为482.47万,癌症死亡数约为257.42万。2021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占全部死因的23.12%,癌症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在全民关注健康的浪潮中,河南省高发的肺癌、消化道癌、乳腺癌成为大众目光聚焦之处。为探寻这些癌症的防治良策,记者采访相关领域的专家,讲述科学防治知识,助力大家防癌、抗癌。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数据显示:肺癌目前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癌症,已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癌症死亡率首位。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齐咏指出,肺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吸烟是诱发肺癌的主要因素,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长期侵蚀着肺部健康。大气污染、汽车尾气等都有可能导致人们患上肺癌。
除了这些环境因素,职业因素也不容忽视。长期从事接触辐射、化学物质以及建筑材料相关工作的人群,需要时刻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
肺癌早期常表现为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或者轻微胸痛,这些症状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极为相似,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视。齐咏提醒,肺癌引发的咳嗽通常具有持续性,与普通感冒咳嗽通过药物治疗就能好转的情况截然不同。如果咳嗽反复出现,且伴有声音嘶哑、痰中带血等症状,同时常规抗感染治疗又无明显效果,就需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性,及时前往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齐咏表示,目前,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与传统CT相比,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这使得它更适合用于肺癌的筛查以及长期随访。而且,低剂量螺旋CT还能够发现更多的微小结节,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的踪迹。齐咏建议,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做到早防早治。
齐咏介绍,目前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而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为了实现控制肿瘤发展、延长生存期以及提高生存质量的目标,多学科诊疗(MDT)评估并制订个性化的精准联合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可以通过放、化疗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截断消化道癌症发生路径 合理膳食是首要任务消化道癌症作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隐形杀手”,发病率逐年攀升、死亡率居高不下。同时,其早期症状极为隐匿,当患者有所察觉时,病情往往已进展至中晚期,错失了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黄金时机。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陈小兵指出,食管癌、胃癌和肠癌等常见的消化道癌症,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极易与普通炎症混淆,让患者和医生都防不胜防。正因如此,早期筛查至关重要,这是与肿瘤战斗的第一道防线。
陈小兵特别提醒,45岁以上的人群,无论男女,都应定期进行消化道癌筛查,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同时,此类人群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并结合个人既往病史、家族遗传背景等因素,前往医院开展个体化的筛查,为健康保驾护航。
“癌症并非不可战胜,许多癌症可以通过控制癌症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等进行预防。”陈小兵表示,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重中之重。一级预防旨在消除或减少致癌因素,从而降低癌症发病率。简单地说,这要求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从源头上截断癌症的发生路径。
“一个‘癌’字三张口,胡吃海喝加瞎抽……”他解释道,合理膳食是首要任务,不良的饮食习惯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显著增加患癌风险。例如,长期受到热刺激,就是导致食管癌的主要因素。
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至关重要。负面情绪就像一场“暴风雨”,可能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紊乱,进而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乳腺癌呈年轻化趋势 建议女性每月乳房自检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是全球第二常见的癌症类型,每分钟有4名女性确诊乳腺癌、1名女性因该疾病去世,而且这一态势仍在不断恶化。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袁鹏介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平均增速达3%~4%,城市发病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主要集中在45~55岁。
袁鹏指出,乳腺癌早期预警信号虽具有多样性,但易被忽视:
双侧乳房对称性改变、非哺乳期乳头血性或咖啡色溢液、乳头反复破溃瘙痒、皮肤橘皮样改变、酒窝征、乳头内陷及间歇性疼痛等症状,都可能是癌变信号。值得注意的是,约10%的乳腺癌患者早期会出现不规律疼痛,这种症状常被误判为乳腺增生或经期不适。
“早期筛查是防治乳腺癌的重要步骤。”袁鹏介绍,在乳腺癌筛查方面,我国已形成多元化技术体系。
彩超是基层筛查的首选,其80%~90%的诊断准确率与便捷性特别适合偏远地区应用,但对微小钙化的检测存在局限;
钼靶检查对钙化灶敏感,适合40岁以上女性,但需注意射线暴露与乳房压迫带来的不适;
乳腺MRI能敏锐发现微小病灶,成为年轻患者及高危人群的优选。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与液体活检等新兴技术正在补充传统筛查体系,推动精准筛查发展。
袁鹏指出,目前治疗领域同样取得显著进展,保乳手术已成为主流选择,腔镜下即刻假体乳房再造术通过腋窝隐蔽切口实现乳房外形重建,兼具美观与功能性;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药物的突破,使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
“早发现、早治疗是应对乳腺癌的关键策略。”袁鹏建议通过控制体重、坚持运动、减少环境激素暴露、管理心理压力等生活方式干预降低患癌风险。
他特别提醒,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人群,建议进行BRCA1、BRCA2基因检测,并倡导每月乳房自检。乳房自检主要包括观察和触摸——
观察可在沐浴后面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自己的乳房有无外形异常,再举起手臂重复观察。然后挤压乳头观察有无异常液体溢出,注意手法不要过于粗暴,以免导致乳管、乳头损伤。
触摸可采取平卧位,用手指指腹平稳地触摸乳房,按外上方、外下方、内下方、内上方的顺序逐渐转圈触摸。注意是平稳地触摸,而不是捏起乳房组织进行触摸。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来自作者[崔蕴轩]投稿,不代表发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stcode.vip/yxjl/202504-2716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发展号的签约作者“崔蕴轩”!
希望本篇文章《河南确诊为何仍在增加(直击河南三大高发癌的防治密码)》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发展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来源:【大河健康报】□记者 梁露露 实习生 陈俐颖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