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起,由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和东方网联合承办的“新冠防疫大咖说”系列直播活动连续6天邀请医学专家从防护措施、重症预防、中医保健、保护老幼等主题进行在线直播,与市民互动交流、答疑解惑。
28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做客直播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梳理其中市民们关心的六大问题,由张炜予以解答。
1.Q:中医如何看待新冠病毒感染?
A:中医讲求辨证论治,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即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中医治疗新冠病毒感染,针对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患者表现出的证候。眼下这波疫情,患者的证候特点的确有些变化:上半年以风、热、毒为主,现在相当一部分患者都有风寒束表、外寒内热的表现,也就是许多人说的怕冷等症状。对于中医来说,就不能简单照抄上半年天气暖和时的治疗方法。
患者反映较多的浑身酸痛、喉咙痛、头痛、咳嗽等症状都是寒邪的表现。比如许多网友说的“吞刀片”,这是因为肺外开窍于鼻、内开窍于咽,肺邪拥堵在咽喉,就会表现为明显的喉咙痛。可以服用六神丸,清热解毒。
而头痛也在于寒邪外达、风寒束表,肌肉酸痛也是寒化证的明显表现。建议患者可以服用一些宣肺化痰的药物,例如宣肺止嗽合剂,川贝枇杷露等。
2. Q:退烧后核酸或抗原仍没有转阴,有哪些中医方法可帮助康复?
A:中医疫病理论的核心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关键在于扶正祛邪。所谓扶正,就是调节机体,提高自身免疫力。饮用葱姜红糖水,可用于早期的畏寒发汗,这个阶段,刮痧、暖腹、喝热粥都有助于缩短病程,让人舒适。
此外,中医讲究瘥后防复,包括防食复、防劳复、防药复、防病复。具体来说,当身体发汗热度褪去后,毛孔处于张开状态,这时外邪容易侵入体内,若再遭风寒,疾病则可能加重。
3.Q:“阳康”后仍然觉得疲劳,怎么办?
A:从西医角度看,核酸或抗原由阳转阴,则代表患者基本康复,即所谓的“阳康”。而从中医角度看,一些人核酸转阴后,仍伴随疲劳气短、腰酸出汗等症状。处于康复期的人们可通过中医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即瘥后防复。比如,疲劳气短是气虚的表现,可通过人参、黄芪扶正补气,腰酸出汗的人群可服用六味地黄丸等补肾益气。
同时,一些遗留的呼吸道症状也要抓紧治愈,不要拖成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尽管短期内二次感染的比例非常低,但若免疫力低下,仍存在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康复后的两个月之内,普通感冒也要当心。
4.Q:还在“决赛圈”未阳的人,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感染?
A:今年上半年上海出台的新冠病毒预防方案中就包括曙光医院研制的代茶饮。作为一种预防手段,“曙光防疫强身饮”由黄芪、金银花、干芦根、广藿香、紫苏叶五种中药材配伍而成。代茶饮是药食两用的处方,比较安全。不过,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能否服用代茶饮,还需具体咨询医生。
5. Q:除了代茶饮,还有哪些大家家中可以常备的药方?
A:有两个。一是针对咽炎的代茶饮,配方是木蝴蝶三克,枸杞子六克,白菊花三克,厚朴花三克。二是针对痰淤的,配方是橘红三克,胖大海三克,厚朴花三克。
此外,葱姜和红糖往往用在发汗上。风寒束表,外寒内热,适合用葱姜红糖水促进发汗。炖水果也是有效果的。肺喜润勿燥。梨是润肺非常好的食物,稍微炖一炖对肺有帮助。橙子中性偏凉,有清热润肺的作用。但是燥热的食物,例如榴莲、芒果,在预防与患病期间不宜多吃。
6. Q:“乙类乙管”来了,要如何正确看待新冠病毒感染?
A:希望大家用平和心态看待新冠,要重视但不要恐慌和紧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情志畅达,以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面对新冠病毒的常态化管理。建议老年人适当运动,可以打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进行一些中低强度的运动。
栏目主编:顾泳
来源:作者:侍佳妮
本文来自作者[琦秀兰]投稿,不代表发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stcode.vip/yxjl/202504-1710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发展号的签约作者“琦秀兰”!
希望本篇文章《上海疫情呈两大特点(曙光医院张炜这波疫情有新特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发展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12月26日起,由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和东方网联合承办的“新冠防疫大咖说”系列直播活动连续6天邀请医学专家从防护措施、重症预防、中医保健、保护老幼等主题进行在线直播,与市民互动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