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常大于
异型淋巴细胞正常范围不超过2%-3%,超过3%就是异形淋巴细胞增多。在临床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往往可见于某些特殊性疾病,常见于病毒感染引起时,最常见的就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异型淋巴细胞的比例可以达到10%甚至更高水平。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并非是淋巴细胞白血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疾病可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大于10%,甚至有时可高达20%-30%,这种病为EB毒感染多经唾液感染,可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抗体证实。
异型淋巴细胞指形态变异的不正常的淋巴细胞,正常人外周血中可以见到少量异型淋巴细胞,正常范围不超过2%-3%,超过3%就是异形淋巴细胞增多。在临床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往往可见于某些特殊性疾病,常见于病毒感染引起时,最常见的就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症状以下症状至少3项以上阳性:①发热;②咽炎、扁桃体炎;③颈部淋巴结肿大(大于1cm);④肝脏肿大;⑤脾脏肿大。血象检查(1)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50%或淋巴细胞总数≥0×10/L;(2)异型淋巴细胞≥10%或总数≥0×10/L。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升高或减少,可先正常或减少,1周末升高,淋巴细胞增多,血涂片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
由EB病毒感染的人群(患者及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小儿接触了含EB病毒的唾液,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可以经过血液传播。
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问题我儿子前些日子嘴里长了一个溃疡,随...
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生现发热,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咽喉疼痛以及皮疹等症状。口腔溃疡原因不明确,不能确定是否与病毒感染有关,常易复发,局部疼痛,影响进食。但能自愈,不会有全身影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主要如下:近半数患者有乏力,头痛,鼻塞,恶心,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发病期的典型表现有,一,发热,部分伴有畏寒,寒战,体温可高达40度。二,70%以上的患者有淋巴结肿大,全身均可受累。以颈部最为常见,其次为腋下及腹股沟部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由EB病毒(EBV)所致,特征为不规则发热,咽喉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带毒者及病人为本病的传染源。健康人群中带毒率约为15%。 (二)传播途径 80%以上患者鼻咽部有EB病毒存在,恢复后15~20%可长期咽部带病毒。经口鼻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飞沫及输血传播。
部分患者可能有溃疡或伪膜形成,甚至可见出血点。齿龈也可能肿胀或有溃疡,喉和气管的水肿和阻塞现象相对少见。肝脾肿大也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状的表现之一。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状中也有所体现,但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如何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宝宝2岁半,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充分的抗病毒治疗。如果病毒侵犯到相应脏器,如心脏或肝脏,导致脏器损伤,就需要对症治疗。例如,如果心脏受损,可以使用药物保护心肌,如果肝脏受损,则需要采取护肝措施。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病毒制剂有明显效果。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如引起咽部或者扁桃体继发链球菌感染,一般可选用青霉素类抗菌素,但避免用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因为可以增加多形性皮疹机会。
3、支持性治疗:由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导致患者身体虚弱,因此支持性治疗非常重要。这包括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及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如肝功能异常等,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持性治疗。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支持性疗法,因为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针对该病毒。首要任务是控制症状,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适当使用退烧药以降低体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饮水,尤其是电解质饮料如淡盐水,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休息是恢复的关键,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和能量去对抗病毒。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至今无特殊治疗,有报道用甲硝唑治疗咽喉炎有效,抗生素治疗无价值,但仅用于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时候用。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见
1、abnormallymphocyte即异型淋巴细胞,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可大量出现。棒状小体(Auerbody)是白细胞胞浆中出现的呈紫红色的细杆状物质。它只出现在髓系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Auer小体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2、(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淋巴组织肿瘤的知识点。(2)由嗜B淋巴细胞的EB病毒感染引起,病变可累及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后,腋下,腹股沟淋巴结。容易被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多发于青少年,是一种自限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俗称传单,它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发烧、咽峡炎及淋巴结肿大,同时也可以见到肝脾肿大、急性肝损害以及外周血淋巴比例增高,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增多等症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常见的部位是:
(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淋巴组织肿瘤的知识点。(2)由嗜B淋巴细胞的EB病毒感染引起,病变可累及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后,腋下,腹股沟淋巴结。容易被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多发于青少年,是一种自限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明显的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其次是腋下、腹股沟淋巴结,纵隔和肠系膜淋巴结也可出现肿大。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常见的表现还包括咽颊炎、肝脾肿大,体表出现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结节性红斑和荨麻疹等。
肝脾肿大也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状的表现之一。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状中也有所体现,但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由EB病毒(EBV)所致,特征为不规则发热,咽喉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
本文来自作者[孤容]投稿,不代表发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stcode.vip/txbk/202504-1546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发展号的签约作者“孤容”!
希望本篇文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发展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常大于 异型淋巴细胞正常范围不超过2%-3%,超过3%就是异形淋巴细胞增多。在临床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往往可见于某些特殊性疾病,常见于病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