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常住人口减少4万人,连续两年负增长,但省会成都却新增7.1万人,总人口达2147.4万,与北京差距缩小至35.8万。这场“一省一城”的人口博弈,折射出区域资源分配与产业竞争的深层矛盾。
雪山下的成都
1. 数据对比:四川的“失血”与成都的“输血”
四川困境:全省出生率6.41‰,死亡率9.43‰,自然增长率-3.02‰,总抚养比接近50%人口红利临界点,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叠加。成都优势:2024年新增人口中,机械增长(人口流入)贡献超90%,户籍人口增量(26.7万)远高于常住人口增量,显示潜在吸引力。数据截图
2. 成都人口增长的三大引擎① 合并式扩张:简阳划入的“百万红利”2016年,资阳代管的简阳市划归成都,一次性带来百万级人口增量。此后成都以简阳为中心打造东部新区,成为国家战略腹地的重要支点。即便扣除合并因素,成都十年净增超600万人,远超单纯行政区划调整的规模。
② 产业虹吸:从“劳务输出”到“人才回流”成都2023年GDP达2.2万亿,占全省36.7%,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超6%,创造百万级岗位。反观绵阳、南充等副中心城市,GDP仅为成都的18%和7%,产业薄弱导致劳动力外流。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产业西移,过去三年四川年均净流入外省人口20万,主要流向成都。
③ 政策抢人:落户门槛“一降到底”从“大专落户零门槛”到“研究生不限年龄”,成都近年人才政策持续升级。2023年人才总量达622.3万,居全国第四,户籍人口增幅是常住人口的近两倍。
3. 四川的隐忧:强省会的双刃剑效应
虹吸加剧:成都占全省1/4人口、1/3GDP,但周边城市如资阳十年减少127.3万人,区域发展失衡。人口红利消退:全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持续下降,农村劳动力省外输出仍超1100万,本地产业难以承接回流。专家警告,若中小城市产业不崛起,四川恐陷入“省会膨胀—全省萎缩”的恶性循环。4. 成渝对比:城镇化率与产业结构的胜负手
成都胜在“轻”:第三产业占比68.4%,互联网、金融等服务业吸纳年轻人口;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第三产业仅54.3%,制造业升级滞后导致人口外流。地理差异:成都平原宜居属性突出,而重庆山城地形、夏季高温劝退部分外来者,2023年净流出11.29万人。5. 未来挑战:人口天花板与均衡发展尽管成都人口增速放缓(2024年仅增7.1万,为本世纪次低),但其战略定位仍支撑增长潜力。国家赋予成都“西部经济中心”“国际交通枢纽”等核心职能,叠加成渝双城经济圈政策红利,人口天花板有望持续抬升。然而,四川需破解“一城独大”困局:
培育副中心: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提升绵阳、宜宾等城市的产业承载力;优化人口结构: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劳动力技能,匹配本地产业需求;留住农村人口:四川城镇化率仅60.1%,低于全国均值,挖掘农村劳动力潜力是关键。绵阳or宜宾谁将托起四川平衡的大任?
成都的崛起印证了“产业+政策+战略”的黄金公式,但四川若不能破解区域失衡,人口危机或将拖累全省高质量发展。未来十年,成渝双城的人口博弈,或将重塑西南经济版图。
川渝一家亲,成渝世代仇??
(注:本文数据综合自四川省及成都市统计公报、权威媒体报道及专家分析。)
本文来自作者[幻波]投稿,不代表发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stcode.vip/ttxw/202504-1785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发展号的签约作者“幻波”!
希望本篇文章《重庆病例去成都致4人感染(2024年四川人口再降4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发展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2024年,四川省常住人口减少4万人,连续两年负增长,但省会成都却新增7.1万人,总人口达2147.4万,与北京差距缩小至35.8万。这场“一省一城”的人口博弈,折射出区域资源...